什么是AI艺术?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来创作?

AI艺术

什么是AI艺术?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来创作?

我之前做过几次《以【人工智能】为例观察“科技艺术”》主题的线上分享。大概整理一下观点。

1,对ai的迷思是来自于对科技的迷思。迷思(myth)表现在大众对科技媒介形成的刻板印象。

科技迭代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话题之一。这让科技标签的文化带有一种特殊的质感:现代人对科技的理解有时候相当「原始」,人类赋予科技过多的想像,不乏有人把科技当作一个魅化的对象,寄予敬畏、恐惧、顺从、希望。

如同使用’瓷的小便池‘和“金的马桶”一样,不同的材料质感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2,AI艺术是「计算机艺术」的一种。本质上也是一种计算机算法。

从输入、计算、输出这三个方面都需要人的参与,
这点上与其他计算机算法艺术在技术哲学上是等效的。

3,AI艺术有其特殊的点,区别于算法艺术。

算法艺术更多的是通过设计算法处理数据,输入和输出有着直观的反馈。

而AI艺术更多的是处理输入(语料库)输出(网络模型),艺术家较少介入算法的设计,更多的是调试算法的参数。同一个ai算法可以适用于完全不同的主题。

AI艺术除了关注输入和输入,艺术家关注和调整“迭代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以【人工智能】为例观察【科技艺术】

我觉得使用泛AI技术来做工具。了解和研究其媒介属性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艺术市场上跟AI相关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浅显而直接的将ai拟化或附魅成一个智能体。这对大众来说认知成本最低,调动情绪的作用最高。

还有一部分是将“ai”作为一个对象呈现世界的问题,比如算法偏见、不公平等政治议题。这也是技术哲学讨论技术与社会效益一贯的脉络。

我自己用AI的创作,一是延续我使用计算机算法创作的脉络,将ai作为一种媒介来讨论。我的主要观点是关于“实例化”的实践。实例化又是“后人类”主题下“信息与身体的关系”这个大的讨论语境。

我使用一种技术媒介(ai)创作多个不同概念的作品。但所有作品都指向同一个主题。我称之为「一小部分无限」。

这些作品在思想脉络上与「后结构主义」有一些渊源。受启发于维特根斯坦、福柯、布朗肖、博尔赫斯。。

技术上生成图像主要使用GAN类的算法比如NvidiaLabs的stylegan2 、styletransfer 等算法来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

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原理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会说是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等等一系列算法。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使用的角度,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与使用的思路。

项目有:

七天十二夜

谁登上幻觉之舟先期离开这里 谁在磅礴落日前犹豫不决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

这是一个讨论「本体论」的作品,通过建构一个逻辑去找出逻辑本身存在的悖论。混沌与未知都是「本体论」的一部分。

bodyscape身体図景-云美术馆

《身体図景》以一种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生成的抽象身体图谱的数字雕塑,用非线性呈现的编程灯光重新构建观看的方法。 作品是在线性/非线性、动/不动之间的转换。

Bodys(ape

身体図景是讨论「经验主义」符号的作品,身体是承载不断流变的符号的容器,有物质的身体和技术的身体。这些肢体的符号図景,并非「图像」而是「概念」

身体図景-寒山美术馆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在寒山美术馆的「时空与场域」展览中使用了投影投射和LED液晶显示屏呈现。观众可以在远处观看,也可以走进屏幕伸手交互,传感器感应到观众的手势,观众可以感受到周围影像颜色变得更加饱满鲜艳,也可以控制影像的运动。投影照在正在交互的观众身上,观众成为被观看的图像的一部分。

 

还用过Google的Ramanujan Machine 来产生过内容:

通往真理的无数条路径​

一小部分无限,拉马努金机,NFT@FeralFile
讨论的主题:

一小部分无限

数码回想

AI技术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