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部分无限
我这系列作品的核心是关于“无限和混沌”的后符号学探索,也通过“实例化”对新媒体技术语言进行探索。
后符号学是一种后结构主义,而非解构。
第一层讲述的符号的超越性
作品的核心要表达的是通过“符号”来探索“符号”之外的符号。符号性需要一个具体的实例化的符号,但所有的实例化的符号并不能穷尽符号性。
作品使用“实例化”这一计算机程序的概念逐层展开。
“实例化”是计算机编程语言下的一个概念,在编程时编写一个「方法」,然后每次调用的时候需要赋予这个方法具体的变量数值就叫实例化。一个方法可以被无数次的调用,更换不同的变量,呈现出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二个层面是将“符号”实例化成主题。
这一系列还有关于“时间”作品《MΦMENT》、NΦWHERE 呈现出的是“空间”的符号,“概念”作品《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语言”《身体図景》等概念的实例化。我想通过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维度的实例化去构建那个抽象的主题。这是作品的血肉。
第三个层面是技术语言层面的探索。是作品的表皮。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作为核心的工具之一有几方面的作用:
- 用同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符号进行拆解,可以用同样的逻辑保证形式的统一
(比如在分类上不同层级尺度上不同大小的概念的实体去构建数据集,不同比例的地图、不同物种对时间的感官、不同语言的身体、不同概念的文字); - 利用 GAN 从数据集寻找通性的特性来分别将这些符号抽象化时,每次实例形成互不干涉的、特点鲜明的抽象图像。
- GAN 具有的泛用型构建,可以使每个作品的概念作为“变量”从同一个技术上实例化成独立的作品。
第四个层面是前面三个层面的反面:与所有“无限和混沌”一样,作品不只是有一个逻辑的结构,还包含了很多矛盾与悖论 .
比如未被命名的命名,没有身体的身体。
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任意选择的黄金分割点。
第五个层面是作品的“实例化”。
信息和概念如何获得它们的身体,并且通过物理的身体深浅不一的实践自己的。也就是在每次展览的时候,每个作品都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实例化出来。
最后是作品可能会走向它的概念的反面
最后作品做出来可能表现出来完全相反的意思。
作品关系图:
《意识沉默和汉字的空白》是讲述「概念」的主题,构建在「形而上」或「本体论」的框架中,那些在人类构建的静态的概念里,总有一些因为自身局限而超出框架里的概念。我们不能理解无法感知但可以推理出它们的存在。
《身体図景》是讲述「语言」的主题,使用与具身认知更紧密的身体语言来呈现为了表现我们认知的经验主义这一层面。身体一不只是血肉之躯,更是政治变化的核心处所与重要的隐喻,是最直接的经验来源。
这两个作品通过一静一动,以人为中心构建出一个感知之外的场景。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
创作概念
在人类意识的空白和汉字的沉默中会有什么?
两个概念:
一,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里,“对于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可以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他整本书将语言和逻辑可以表达的事情都整理了出来,然后还有一部分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对于这部分无法表达出来的就“保持沉默”。
二,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称为萨丕尔 - 沃夫假说。这个假说特德姜用它写了一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来改编成电影《降临》。电影呈现了一个很迷人的假想,假若我们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同时掌握我们所不具有的能力(比如可以了解过去及未来)。
在人类的意识间隙中会隐藏着怎样的困惑?
我可以尝试通过 AI 来寻找一下潜在空间里的字义之间的空白。
创作过程
在万物与字形中间,理念开始强化,万物逐渐被挤压到字形里。
开始出现一些从未有人见过,永远给人忽略的姿势。
几千次的迭代后,我得到了字义之间的模糊空间–一些没有直接泄露处任何意思的词语。
呈现
AudioVisual演出
身体図景
创作概念
身体的符码
身体语言甚至比文字语言还要原始,他们以绘画的形式出现在十万年前的壁画中。
仅仅近几十年人们对身体的使用和影响就发生过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关于政治身体的讨论 , 对性别本质的论争 , 还是社会生物学以遗传解释性格的理论 , 身体都是理解和探究最广义上的政治变化的核心处所。
「身体」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血肉之躯。而是一个符号。它不仅是自身的再现,更是一系列隐喻。 如同现象学关注的「身体」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比起一个实体 , 身体更适合被设想为一个区域 , 它既给了我们强烈的位置感 , 也给了我们强烈的错位感。
技术的身体
技术也有像身体一样的流动性。我们在不同的时代用「技术」这个词指代不同的东西。
当讨论技术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谈技术本身,而谈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和赋予技术的不同涵义。「技术」的具体所指总是在变的,比如鲍德里亚在 70 年代讨论的技术是「超级市场」,现在看来都习以为常、不值得讨论了,现在有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的关系。
在不远的将来「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关系。
这些权力和势力的斗争必然也会在「技术」的身体上进行。
流变的经验主义
那些附着于「身体」上的含义、复杂的符号体系 , 就是身体図景。我们的「身体」、
「技术的身体」都是经验主义的材料。
我使用 ai 作为工具生成肢体的影像,并非是想讨论身体,或者技术。当然身体和技术都是观念的材料。我想指向的是一种更广泛的符号性。它先是身体的符号性,到技术的符号性,最终是一种泛符号性。经验主义的符号性。
作品概念
在「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AI 的语料库是 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有最原始的打斗的语言,也有功夫、搏击等现代的打斗语言,有部落里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也有芭蕾,现代舞,我将这所有的身体语言喂给 AI,AI 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不是任何一个我们已知的身体符号,却看起来像是一种身体的超维度的呈现,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呈现
作品关系图:
《MΦMENT》是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的碰撞,对于永恒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都是瞬间,但是我们的感知是永恒与瞬间的黄金分割点。
《NΦWHERE》是通过已知的空间地图,寻找「无处」的作品。通过直接假设,不仅找到了这个不存在的地方,还找到这个地方的黄金分割处。
这两个作品通过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符号,将时间 - 空间关联起来,并试图构建一个超出人类能力的场景。
MΦMENT
创作概念
一个落日同另一个落日太像了,在永恒之海坠落的是落日般的黑瞳。
夏虫不语冰,人类却妄图讨论永恒。人的一生对于永恒是“瞬间”,整个人类进化的百万年、整个地球生命演化的几十亿年,对于永恒来说都是瞬间。
以前我们用肉眼来把握永恒,现在我们用科技来把握永恒,人类一直在进步,感官也一直在拓展,但是「永恒」没有变过。
这个作品我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喂给 ai 上万张“眼睛”,有人类、动物、爬行生物、昆虫,还有一些自然环境森林大海,最终生成一个混合环境与眼睛的抽象图像。
线下展览的部分是将 AI 生成的图像用投影投射到一个一亿 4千万年前的化石板上。投影的光线划过石板,仿佛看到了时间本体。
Φ 是希腊第 21 个字母,用于黄金分割率的符号。我们的感受和我们对于永恒与时间的感知,就是永恒与瞬间的黄金分割点。
要抓住这紧张而奇异的光有多难,那是个幻象,人类对黑暗的一致恐惧把它强加在空间之上,它突然间停止 在我们觉察到它的虚假之时,就像一个梦破灭 在做梦者得知他正在做梦之时。—博尔赫斯
呈现
NΦWHERE
创作概念
我们现在去往不同的目的地都需要导航来指引方向,但经常导航会将我们带到一个地方明明显示前方还有路但现实中却无法到达那个地方,我利用 AI 人工智能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幸运的是我还找到了那些不存在地方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使用 生成对抗网络,给 AI 输入上万张不同尺度的图片,有街区的地图、城市的地图、国家的地图、大洲的地图……
经过长时间训练,形成一个具有新的影像输出能力的神经元网络。
NΦWHERE 是一个 AI 生成的空间影像装置,AI 学习了数万张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地图后,生成了一系列不存在的空间并用地图呈现出来,装置所在的空间是这个“无”处的黄金分割线的一部分。
呈现
从控制论到赛博格到后人类讨论的主题是「信息是否能脱离它的实体」。
作品能否脱离「实例化」仅仅以概念的形式存在?
答案是可以,但仅仅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作品就失去了「实例化」的生命力。
在作品从概念阶段到布展阶段,添加物理空间/建筑材料 / 光影画面 / 声响动静/观看场景……的时候,实例化的作品有了重新诠释和背叛最元初概念的机会。
在作品实例化的过程中对概念的重新解域,丰富作品的概念表达,产生与感知碰撞的机会,使抽象的概念塌缩为具体的感受。